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呢? 這時距離AlexNet誕生還有五年,如今熟知的深度學習技術都還不存在,岡部與他的夥伴們別無選擇,只能見招拆招,開發一系列各有不同功能的演算法應付電腦識別麵包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此外,目前德國執政黨基民盟(CDU)黨主席拉舍特(Armin Laschet)於16日更指出,西方盟軍跟隨美軍撤出阿富汗,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創立以來的最大失敗。未來在跨大西洋聯盟雙邊互信受挫、歐洲戰略自主風氣開始盛行的情況下,要「聯歐制中」恐怕會變得更難。
然而,在阿富汗這次的混亂後,跨大西洋聯盟好不容易在拜登政府上任後重新建立起來的「互信」,恐怕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讓拜登上半年的努力事倍功半。若歐洲戰略自主的聲音未來持續高漲,很可能間接分化美、歐間在集體安全或其他關鍵領域上的合作。綜觀,此次美國的「自爆」,對拜登政府在外交政策的部署上,有不小的負面影響。即便未來拜登能好好處理此議題,但在歐洲國家的眼中,可能真覺得美國已不如以往可靠、可信。阿富汗風暴持續延燒 自8月15日塔利班(Taliban)正式接管阿富汗首都喀布爾(Kabul)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可說面臨新一波危機。
美國勢必得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收服人心。現在歐洲的英、德、法與亞洲的日、韓、印度或多或少都對美國的保證有所質疑。其他像美國與加拿大西部持續不斷的森林大火,地中海與愛琴海一帶國家希臘、土耳其野火蔓延不斷,地面溫度更曾飆破攝氏50度。
Photo Credit: 中央社 近幾天在電視上可以看到總統、行政院長、相關部會首長與地方縣市首長迅速勘災,並從寬認定農損、從速補助。為求收視率,電視頻道不斷播送相關景象與記者置身淹水路面的畫面,似乎又陷入應該要建造更高更大鋼筋水泥擋土牆、鋼構橋樑的迷失,以及等待下一次更極端的氣候型態帶來更大的自然災害予以沖垮的宿命輪迴,此外,不能或無法忍受淹水的情緒反應,也再度被渲染出來。指出《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當初設定希望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內的目標已岌岌可危,極可能在2030年左右就會被打破,比IPCC3年前的推估快了10年。其中最受矚目的是課徵碳稅,以及2035年起禁售新的燃油車、柴油車與油電混合動力車,被譽為迄今最具雄心的對抗氣候變遷計畫。
美國總統拜登的氣候變遷特使凱瑞表示IPCC的報告內容很直白,如果我們持續毫無作為,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從極端高溫到野火蔓延、暴雨到洪水,強度與頻度都只會越來越強。文:詹順貴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其公布時機的選擇,似乎是希望藉此提醒前來參加COP26會議的締約各國能帶來各自更積極的氣候行動計畫。這固然值得肯定,但筆者更希望蔡政府能同時趁機說明宣導上述「韌性調適」,並將此次10天的強降雨視為一個具體而且會一再發生的氣候危機,於未來三個月內提出具體的氣候行動計畫,以補足蔡總統於今年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所宣示「政府已經開始評估及規劃台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的可能路徑」。直到今年5月初,台灣歷經將近一年的極端乾旱,除翡翠水庫外,全台水庫幾乎都接近見底,但自7月底以來短短10天的強降雨,不僅連幾座大型水庫必須洩洪因應,更造成不少崩塌、橋垮與淹水災情。西伯利亞近幾年幾乎都出現高溫與發生森林大火,其中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境內的薩哈自治共和國因為遇到150年來最乾燥的夏天,森林大火延燒約一個月,燒掉相當於40%台灣面積的150萬公頃森林,整個俄羅斯東部幾乎都籠罩在濃煙裡等現況,可知氣候危機,絕非危言聳聽,而是現在進行式。
說「遁入」是因為中國因素而不得已,並非苛責,筆者更想問也衷誠期待的是這次能否有所不同?能否具體提出包括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的路徑、期程,以及納入韌性調適國土規畫的氣候行動計畫?這不僅是向國際社會宣示台灣的決心,也是向台灣人民揭示政府並非只重視夕陽產業結構的轉型困難,更會積極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這是中國漢朝樂府非常有名的一首民歌,在文學上都詮釋為果敢堅毅的女子爲表達對情人忠貞不渝的感情,指天劃地為誓,以5種自然界少見的異變現象:「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作為斷絕情意前提的動人情詩。聽聞總統府曾於8月5日開會討論上述路徑研擬的情況,但不知結果如何,期待盡速公開相關資訊並考慮召開幾百場公民會議與一場國是會議。再看看今年7月至今,中國多地、中歐發生嚴重洪水,洪災嚴重的德國還同時發生森林火災。
其實,面對極端氣候型態,氣候專家提出的因應策略,除從「減碳」進到「淨零碳排」外,較為人忽視但可能更重要的是「韌性調適」,因為前者涉及各國政經條件與國際競爭,要幾個主要排碳大國衷誠攜手合作,知易行難。只要想想從去年底到今年1月間,屬乾旱沙漠地區的中東與非洲撒哈拉,都罕見地下了大雪。
卻迄今未見到路徑、期程評估規劃成果。歐盟是在7月14日公布名為「FIT FOR 55」的氣候變遷計畫,具體承諾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55%,意在將近10年的環保目標轉化為具體行動,內容涵蓋氣候、能源、建築、碳交易、土地利用、交通運輸、稅賦等面向,以驅動經濟和社會轉型。
台灣雖非《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但政府每年都會組團「遁入」民間團體前往參加周邊會議或邦交國舉行的論壇,宣揚台灣過往的努力與做了哪些國際合作。延伸閱讀 【專訪】中研院研究員許晃雄:逃過這次大旱還有下次。後者則是各國政府為了保護自己人民而不得不做的職責。Photo Credit: 中央社 歐盟氣候政策主席提孟思(Frans Timmermans)雖認為目前仍有時間阻止「失控的氣候變遷」,前提是全世界必須實施淨零碳排政策,他強調這是一場全球危機,歐盟上月宣布的氣候計畫,正是要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並呼籲各國要更快制定相關政策目前累計共4例死亡,其中已知1例具慢性病史、1例主動脈剝離與1例有吸食毒品紀錄,分屬3個不同批號,並非同一批疫苗,死因是否與疫苗相關尚待判斷。而今日新增2例死亡個案中,案14517為80多歲男性,具慢性病史、無相關活動接觸史。
6月27日因出現咳嗽、疲倦症狀就醫採檢,6月28日住院隔離治療,6月29日確診,7月14日解除隔離並出院,8月20日因其他原因死亡。陳時中表示,會努力達成年底疫苗覆蓋率達七成的目標,但是否會調整入境規定仍須視情況再決定。
本土新增2例、死亡新增2例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例本土病例,其中案16055為越南籍30多歲男性,因曾接觸確診者, 8月19日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並進行居家隔離,8月25日出現喉嚨痛、喉嚨癢及頭痛症狀,於今日確診,Ct值為14.9。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2例確診患者分別居住於台北市與新北市,在進入隔離前採檢皆為陰性,對社會影響不大。
陳時中指出,高端開打第一天8月23日報到率為92.8%,24日則為90.2%,確實有減少的狀況,但這並非「緩打潮」,目前也沒有公告疫苗批號的必要。指揮中心也公布,昨(25)日有8萬3635人接種疫苗,目前疫苗覆蓋率達41.24%、劑次人口比為44.72(劑/每百人)。
陳時中也證實,這批疫苗上會有「復必泰」的簡體字字樣,先前計畫內購買的1500萬劑則維持不會出現復必泰標籤,兩者同樣都由德國原廠製造。另外3例死亡個案尚需等待司法相驗和家屬意願調查。5月11日至8月24日累計公布1萬4739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644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2.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公布新增2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6例境外移入,另增死亡病例2例。
由於2例個案隔離期間未與他人接觸,且就醫期間之相關接觸者均有適當防護,故皆無匡列接觸者。案14837為70多歲男性,具慢性病史及其他確診個案接觸史。
6月23日因發燒就醫,6月24日採檢並住院隔離治療,6月25日確診,8月4日解除隔離,8月20日死亡。高端接種累計4例死亡,分屬3不同批號 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日接種高端疫苗後產生不良反應的事件有18起,包括3例死亡與15例非嚴重個案。
此外,今日有彰化大學生施打完疫苗後發生全身癱軟的情況,莊人祥表示目前了解為這名學生睡眠不足、沒有吃早餐,可能是暈針情形,指揮中心將再加強衛教說明。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該案主動脈根破裂後影響到心包填塞,導致血壓急速降低,合併心因性休克,但確切死因仍須待法醫釐清。
陳時中表示,未來疫苗抵台後,規劃在校園內設置接種站,並將從18歲開始往下施打到12歲,學生施打前需要繳交家長同意書。指揮中心也將會在疫苗平台上新增輝瑞BNT的疫苗選項,待12至18歲學生族群施打完成,視情況會開放給其他登記者依第1至第10類與年齡順序施打6月23日因發燒就醫,6月24日採檢並住院隔離治療,6月25日確診,8月4日解除隔離,8月20日死亡。由於2例個案隔離期間未與他人接觸,且就醫期間之相關接觸者均有適當防護,故皆無匡列接觸者。
6月27日因出現咳嗽、疲倦症狀就醫採檢,6月28日住院隔離治療,6月29日確診,7月14日解除隔離並出院,8月20日因其他原因死亡。高端接種累計4例死亡,分屬3不同批號 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日接種高端疫苗後產生不良反應的事件有18起,包括3例死亡與15例非嚴重個案。
另外3例死亡個案尚需等待司法相驗和家屬意願調查。而今日新增2例死亡個案中,案14517為80多歲男性,具慢性病史、無相關活動接觸史。
指揮中心也將會在疫苗平台上新增輝瑞BNT的疫苗選項,待12至18歲學生族群施打完成,視情況會開放給其他登記者依第1至第10類與年齡順序施打。5月11日至8月24日累計公布1萬4739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644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2.6%。